“90后”,在以往,總被戴上“懶惰”“浪費”的帽子,他們生活在物質生活富足的年代,不缺吃不缺穿讓他們活得瀟灑自如,沖動且任性,滿身的“公主病”“少爺脾氣”,少了堅毅、節約的品質。然而,今年我們看到,無論是在抗疫一線,還是在抗洪一線,都有著“90后”的靚麗身影,在一線,他們不懼病毒洪魔,汗水濕了又干,累了,地上也可以休息,餓了,一點饅頭也足夠,在國家危難之際,在國家需要他們之時,他們徹底拋棄了時代給予的枷鎖,挺直了脊梁,挑起了擔當。
“少年強則國強,少年獨立則國獨立”,梁啟超100多年前對少年的期望,放在今天、放在青年身上也同樣擲地有聲。青年的成長將會影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,因此,如何推動青年的健康成長顯得尤為重要。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發展,出臺系列文件推動青年就業,系列措施的實施培養青年干部,諄諄教誨鼓勵著青年成長。我們青年在如此良好的社會大環境下,正值青春正當年,更應該發揮優勢,為國出力,畢竟“今日之責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“青年”。首先青年人要有理想,理想是指引前進道路的明燈,又是推動前行的力量。在王昌齡筆下,報國將士喊出了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鏗鏘誓言;周恩來同志在少年時就立下了“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”的宏偉志向。在今天,我們的理想就是努力實現中國夢,并為之奮斗。其次是要主動作為,在哪個位置就要干哪個位置的事兒,不少青年已步入社會工作,“90后”更是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主力軍,在工作崗位上要不斷創新、勇于挑大梁,在新時代建功立業。再者就是要有一顆感恩之心,烏鴉尚且反哺,羔羊尚且跪乳,我們青年人更應該有飲水思源之義,感恩一切的給予。
“乘風破浪會有時,直掛云帆濟滄?!?,相信在祖國提供的一個安定健康的環境下,我們“90后”青年定會發揮自己的所長,將自己的所學用于工作中,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,回報祖國、回報社會、回報人民。